編者按
日前,溫州肯恩大學舉行國際化高水平大學建設推進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理事長、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主任、溫州肯恩大學咨詢委員會專家林金輝教授應邀在大會上作題為《新發展格局下,如何推進高質量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主旨演講。本微受權全文刊發演講稿。
目前,全國具有法人資格的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及香港與内地合作辦學)有10所。建校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些大學和其他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一樣,規範化進程快速推進,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治理能力持續提升,質量建設成效顯著,在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樣性教育需求培養國際化人才方面,在以開放促進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和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在主動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在擴大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和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獨特的作用,譜寫了一曲曲華彩樂章。溫州肯恩大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當前,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着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中外合作大學必須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助力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助力暢通國内大循環、打造開放的國内國際雙循環。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持續前行,這是新發展階段對中外合作辦學提出的時代要求,是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方向。
圍繞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與會者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指導意見、學術觀點和政策建議。與會代表共200多人。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陳偉俊在推進會上發表書面講話,市委副書記陳浩,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劍謹,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徐育斐,副市長婁紹光,市政協副主席黃壽龍,以及美國肯恩大學校長Lamont Repollet、原校長Dawood Farahi等出席。西北工業大學原常務副校長黃維院士也在大會作了題為《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雙一流”建設的思考與實踐》的主旨演講。溫州肯恩大學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北鉸主持會議,校長王立在大會上介紹學校發展情況。
去年6月18日,新華社受權發布《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6月24日,林金輝教授就《意見》的學習體會在《中國教育報》撰文《加大中外合作辦學改革力度》;一段時間以來,本微推出的《系列專題:推進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原稱《系列專題: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社會關注度高,反映良好。本期為系列專題(十二)。本系列将不定期推出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關于推進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新的學術成果、研究報告,為政府、學校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制定政策、規劃和開展辦學持續提供政策支撐和專業支持。
新發展格局下,如何推進高質量中外合作辦學發展
——在溫州肯恩大學“國際化高水平大學建設推進會”上的主旨演講
林金輝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理事長、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主任)
2021年5月8日
會議主席,各位代表,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
很高興出席“溫州肯恩大學國際化高水平大學建設推進會”。我參加本次會議,一是來學習,二是來鼓勁。溫州肯恩大學建校以來,在人才培養、發展科學、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辦學成就,值得學習;這些成就,為新發展階段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學校未來前景光明。
我重點講三個問題。
一、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對中外合作辦學提出的時代要求,是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方向
目前,全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共有2383個。其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約占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總數的90%,在校生規模約有60萬人;在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中,項目有1147個,不具有法人資格機構125個,具有法人資格機構(通常稱中外合作大學)有10所。相對于大學中“二級學院”的不具有法人資格的機構及在一個專業開展合作的項目來說,中外合作大學創辦和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更多,承擔的社會責任更大。一方面,她同樣肩負着中外合作辦學應有的所有社會責任,例如,滿足學生和家長對多樣性、國際化教育需求,促進高等學校學科建設和教育體制機制創新,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等等;另一方面,作為具有法人資格的合作辦學機構,她還被賦予了中外合作辦學“領頭羊”和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探路者”“新引擎”的重要使命。
質量是中外合作辦學的生命線。質量有了保證,發展才會有可持續性。10所中外合作大學切實承擔起了應有的社會責任,承擔起了引領中外合作辦學發展和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時代使命,取得這些成就的關鍵是,中外合作大學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一個多月前,中國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的決議。《綱要》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出了總要求、“時間表”和“路線圖”。《綱要》還特别強調“開展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
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未來五年和更長時期我國現代化建設方方面面必然的路徑選擇。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國内國際雙循環,将更加重視擴大内需和暢通國内市場,更加重視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在暢通國内大循環、打造開放的國内國際雙循環的各個環節,需要中外合作辦學在拉動内需滿足社會多樣化、國際化教育需求方面,在持續不斷培養高質量國際化人才方面,在“以開放促改革”推動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方面,以及在中外人文交流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國際化、高水平建設,是中外合作大學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溫州肯恩大學在簽約合作創辦學校15周年和辦學10周年之際,隆重舉行“國際化高水平大學建設推進會”,展示辦學成就,開展學術研讨,總結辦學經驗,謀劃未來發展,主題鮮明,重點突出,是學校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對于推進學校各方面事業在新發展階段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對于進一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全國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
二、中外合作大學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這些經驗和成就,為新發展階段高質量中外合作辦學發展提供了具有典型示範意義的“樣本”
一個時期以來,10所中外合作大學(含香港與内地合作設立的2所大學)和其他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一樣,不辱使命,不負時代,規範化進程快速推進,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治理能力持續提升,質量建設成效顯著。一是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了一批視野開闊、情懷家國、勇于擔當的具有全球競争力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在培養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所需要的時代新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在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樣性教育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以開放促改革,在促進高校學科建設和教育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四是在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五是中外合作大學創造的跨國教育“中國樣本”在全球教育治理和教育規則制定中産生了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六是促進我國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推進民心相通,在中外人文交流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中外合作大學在發展過程中大膽探索創新,形成了各自的辦學特色,交出了一份份社會滿意的答卷,譜寫了一曲曲華彩樂章。溫州肯恩大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溫州肯恩大學正式設立7年來,我先後到訪7次。每一次來,我看到的都是新的可喜的變化和發展。溫州肯恩大學發展速度快,取得的辦學成就有目共睹;最近的軟科排名,學校更是得到了社會的公認。建校以來,溫州肯恩大學培養了約1600名畢業生。其中,許多在各行各業高質量就業,不少已經在世界知名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嶄露頭角,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可;與此同時,這些畢業生中還有一部分進入了世界名校繼續深造,得到國外高校的肯定和認可。如今,學校在6個學科門類中開設了18個本科專業,開設了11個外國碩士、博士專業,辦學層次涵蓋了本科、碩士、博士,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為學校高質量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去年下半年,溫州肯恩大學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況下,發揮“不出國留學”的天然辦學優勢,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勇挑重擔,在相關政策框架下啟動臨時性擴招工作,招收了出國留學受阻的部分我留學生,解決了一些學生就學的實際問題,為國家教育對外開放事業作出了新的積極貢獻,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認可和贊許。
三、大力推進高質量中外合作辦學發展,助力新發展格局構建
當前,世界百年大變局與世紀疫情疊加,中外合作辦學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中外合作辦學必須主動迎接機遇,面對挑戰,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持續前行,助力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助力新發展格局構建。
女士們、先生們,我願借本次活動的機會,就中外合作辦學迎接新機遇,應對新挑戰提出以下兩點,與各位共享;說的不對的,請批評指正。
第一,緊緊抓住教學建設這個核心不放松,發展高質量課程與教學
中外合作辦學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人才培養是中外合作辦學的本源,是中外合作辦學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據,是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最基本的依托。從高等學校的職能體系來看,無論是傳統意義上說的三大職能,還是現在提的五大職能,人才培養都是第一位的;如果偏離了人才培養的本源,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就會失去依托。可以想象,一所大學、一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如果培養不出高質量的人才,那麼它要高質量發展科學、直接服務社會、傳承創新文化以及開展國際合作交流也都将是不可能的。
高質量人才培養是通過高質量的課程與教學來實現的。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着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人才培養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緊緊抓住課程教材建設和教學建設這個核心。一切體制機制改革,如果不是圍繞這個核心,就可能走偏方向,不利于人才培養。
在課程教材建設和教學建設中,要瞄準人才培養目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嚴格教材審核,不斷創新教學制度、教學内容、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學評價體系。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教育部啟動中外合作辦學試點評估以來,共統一組織了9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評估,完成了900多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合格評估,推動了中外合作辦學高效能治理,在中外合作辦學質量建設方面發揮了導向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9輪評估均未包括中外合作大學。在“十四五”時期,無論政策走向上是否包括中外合作大學評估,建議各大學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尤其是持續發展高質量課程與教學。
第二,緊緊抓住師資建設這個“牛鼻子”不放松,發展高質量師資團隊
中外合作辦學課程指的是“教什麼”,教學指的是“怎麼教”,而課程教學都必須解決“誰來教”的問題。中外合作辦學課程和教學實施的主要承擔者是教師;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始終起着主導作用。許多案例分析表明,中外合作辦學質量高,最主要的是依靠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高質量課程與教學實施,是通過高質量的師資來實現的。
我很高興聽說,溫州肯恩大學現有一批高質量和水平的專任教師,其中外籍專任教師達140餘名,來自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采用多途徑和方式引進海内外各類高端人才,形成了适應國際化高水平大學建設需要的高層次人才梯隊,為學校持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外合作辦學在加強引進和培養高質量師資團隊時,應進一步強化教師專業标準體系、外籍教師資格認證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與外方合作者在師資建設方面的實質性合作與交流機制,加強高水平師資出國培訓、聯合培養、互訓互用;進一步強化聘任考察和考核,加強崗前培訓和師德教育,嚴格意識形态等方面的把關;進一步強化教師發展經費保障,建設高水平科學研究平台,促進中外教師交流與合作,開展校政企聯動協同,提高教師教育教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質量,以高質量科學研究促進高質量課程建設和教學建設。
祝溫州肯恩大學明天更美好。祝中外合作辦學明天更美好。
謝謝大家!